6月26日,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肇庆市农林科学院沙浦基地举行。研究院将聚焦深化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加速推动节水抗旱稻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着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正式揭牌,时长共45秒)
揭牌仪式上,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薛红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院长罗利军,以及肇庆市政府副市长谢桂坤,肇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李禹山,肇庆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陆开朝,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农林科学院院长陈转红共同为研究院揭牌,标志着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行。
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
据介绍,节水抗旱稻集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耐高低温、节水、抗旱、易种等显著优势于一体。在水田种植环境下,其产量和米质与常规水稻相当,却能大幅节约50%以上的灌溉用水;在旱地条件下,可采用旱直播技术,仅需在关键生育期适当补水即可。该作物的育种理念与策略由罗利军教授于2009年率先提出,其核心是在水稻的基础上,引进陆稻的节水抗旱特性,培育节水抗旱稻。
节水抗旱稻具有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和易种等特性。
活动现场,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余新桥教授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肇庆分院建设与试种示范工作进展。目前,研究院试验基地已基本建成,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将集中于完善基地建设(包括试验田、考种室、仓储等)、引进与培育专业人才,并开展再生稻、稻-豆带状种植试验,致力于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华南地区节水抗旱稻育种技术研发与成果展示的核心平台。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介绍了试种工作的最新进展。
华南农业大学校董会董事、广东丰绿源集团董事长赵长伟现场分享了怀集节水抗旱稻项目的推进情况,并从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了该品种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推广潜力。
现场还举行了沙浦育种基地共建签约仪式,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教授余新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副主任袁文才、广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作物精准育种基础研究卓越中心副主任苏弟华作为代表共同签署了共建协议。该协议将为节水抗旱稻的品种筛选、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沙埔育种基地共建签约仪式。
会后,与会嘉宾前往怀集县中洲镇、连麦镇节水抗旱稻示范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观摩。据陈转红介绍,怀集县6000亩采用成熟节水抗旱稻品种的农田长势良好,等待后续收割。鼎湖区沙浦基地500亩试验田也正在试种十多个系列品种,旨在筛选出最适合广东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并探索最优的栽种模式和播种时间。
罗锡文院士结合实地调研感受,高度评价了种植节水抗旱稻的显著成效,其所展现的卓越节水效果令人满意。他表示,将汇聚各方力量,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共同推动节水抗旱稻的研发与应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人员前往怀集县中洲镇、连麦镇节水抗旱稻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的正式运行,是校地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这一合作模式不仅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更通过培育适应华南地区及东南亚、非洲国家种植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展现出服务全球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采写: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陈诺
摄影:黄坚文
盛康配资-线上股票配资平台-配资具体流程-高杠杆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